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少女稱為果腹搶劫判教導所

16歲少女承認亮刀搶劫女途人,今日被判入教導所。她表示因為無錢買食物,所以才犯案。

被告少女父親已去世,母親與男友移民,自小由母親安排的女傭代為照料。她在中二輟學後與女性朋友同居,亦不時招呼其他朋友到家尋歡作樂,犯案當日因為家中食物吃光,零用錢又用完,所以為了果腹才犯案。

法官表示,為了她有更好將來,須判處阻嚇性刑罰。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23/4/8vh3.html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65%家長工時長 親子關係差

(星島日報報道)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半受訪家長每周工作六至七天,更有兩成二受訪者每周工作六十小時或以上。調查又指出,工作量愈大的家長,親子關係愈受負面影響,有四成半高工作量的家長認為,工作影響他們出席子女活動。有社福團體建議,當局通過稅務優惠,鼓勵中小型企業推行「家庭友善工作環境」措施。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早前成功訪問了八百三十一名育有小三至小六子女的在職家長。調查發現,有六成四受訪家長每周工作六至七天。此外,有六成七被訪家長回家後仍要工作;逾半數人認為工作量超出負苛。

  調查又顯示,家長的工時愈長,對親子關係愈有負面影響,有三成二至四成六的高工作量受訪家長認為,過多的工作量影響他們照顧子女和出席子女活動等,較有適當工作量的家長平均高出近兩成。另外,有兩成半的高工作量家長不滿自己與子女相處的情況,較適當工作量的家長高出近兩倍。

  協基會註冊社工雷雨虹建議,政府應加強於中小企推行「家庭友善工作環境」措施,包括提供侍產假、彈性工作時間和託兒服務等,也可用稅務優惠形式,吸引中小企推行相關措施。她又建議政府制定最高工時,以及將五天工作制納入「家庭友善工作環境」措施。

  電腦顧問公司總經理伍志昌表示,為了讓員工能有多點時間與家人共聚天倫,公司特地在數個月前推行「生日假期」和「考試假期」,任何員工可在生日時放假一天;而員工因進修需要考試時,公司亦會容許員工放假專心應付考試。他透露,計畫實施後公司的工作氣氛變得更好,流失率也較之前減少。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19/3/8ss4.html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留學夢難圓19歲青年跳樓 中五畢業工作 方知「讀書很重要」

【明報專訊】青衣長安邨昨晨一宗墮樓案,揭發一名「喜歡英文」、但學業成績欠佳的19歲青年,中五畢業後投身社會,因學歷所限只能當跟車工人及救生員等工作,才驚覺「讀書原來很重要」,遂不斷自學英文,夢想留學。惟青年雙親已離異,家庭經濟欠佳,加上收入微薄,疑自忖難圓夢想,寫下遺書稱「生無可戀」,從15樓走廊躍下,留學夢隨生命終結。

學友社﹕在職者教育資源少

對於有好學青年自殺,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批評,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會推行12年免費教育,但政府對在職者的教育卻投入不多,一些輟學青少年想重投校園或考取專業資格,更是難以負擔昂貴學費。「金融海嘯下經濟環境會更嚴峻,市民更加需要增值,政府有責任撥款資助這批人士。」

列豪章指出,青少年或在職者若有心學習,就算無法留學,也不代表沒有出路。他建議市民可先修讀職業訓練局的短期課程,提升工作能力及收入後,循序漸進再讀其他課程。

墮樓身亡的19歲青年鄭梓健,與舅父同住長安邨安潮樓13樓一單位。昨日凌晨3時許,保安員聞巨響後,發現鄭從高處走廊跌到地面,立即召警到場,惟其後證實鄭已明顯死亡,毋須送院。

警員事後尋獲鄭的舅父,相信死者悄悄走上15樓走廊躍下,事件無可疑。

遺書「生無可戀」 記事簿寫「一年抑鬱」

警員在屋內尋獲一封遺書,內容提及「生無可戀……生命早已給摧毁……我的最愛……來生有緣再見」。警方調查後,在記事簿上寫上「一年抑鬱」字句,惟鄭的舅父表示,從未聽聞外甥有抑鬱病徵。

鄭的舅父稱,梓健的父母兩年前離婚,他與妹妹隨父同住,由於與舅父感情要好,數月前搬到上址。梓健中五畢業後曾任跟車工人,現於荃灣區擔任救生員,合約昨日屆滿。舅父稱,梓健曾透露工作後明白到學歷很重要,又認為自己的工作很「卑微」,且收入有限。但鄭十分喜歡英文,常看英文雜誌,曾表示想到外國留學或生活,可惜因經濟問題難以成行,他為此耿耿於懷,詎料突然墮樓身亡,親友十分傷心。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15/4/8qlk.html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性教育 點先滿足?

【明報專訊】最近一項「中學生眼中的性教育」調查發現,接近三成中學生不喜歡參與學校的性教育活動,原因是課程內容未能符合他們的期望,例如他們較感興趣的「性衝動/性幻想」及「性與法律/性罪行」等議題,課程都鮮有提及。

性教育未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只會「逼」他們另找資訊來源。然而,這些資訊的內容是否正確,又能否叫人放心?

去年底的中學「撕書」事件,記憶猶新。話說一所中學為免中一生看過綜合科學教科書提及墮胎、避孕的內容及圖片後,引起「衝動」,遂把那數頁撕去。

學生想知 學校不重視

其實,教導學生如何處理性衝動,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本月初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公布一項調查,訪問了超過3000名中學生,結果顯示,14項性教育議題中,「性衝動/性幻想」在學生期望的性教育內容中,排名高達第三。然而,學校所教的原來與學生想學的,差距頗大(見附表)。學校沒有教,學生便循其他途徑獲取性資訊。

上網「討教」 明知亂寫

調查發現,受訪學生多從朋友/同學、互聯網及傳媒(報章、雜誌、電台)尋求性知識。但是,他們也知道,朋友不是最恰當的性知識來源。負責調查的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黃萬坤表示,有些學生更向他坦言,跟朋友談論性知識與性問題時,明白大家都只是大肆吹噓。

網上資訊更不用說。有中學生坦言,曾大膽地回答網友的性問題,「寫的字數愈多,看起來愈pro(專業),但我只是胡亂地寫」。網上世界的性知識,可信性不高。還有青少年坦承,由於性教育滿足不了他對性資訊的渴求,有時會到色情網站上找資料。

不喜歡說教式談性

該調查指出,受訪學生始終覺得,除了老師的課堂教授,社工及家長也是他們心目中最適合提供性知識的途徑。只是,青少年並不喜歡成人跟他們談性時預設立場與說教,沒有討論及表達自己見解的空間。黃萬坤表示,若在家跟子女談性,家長以權威的姿態強行灌輸自己的立場,難以令子女信服,反而對各個性議題採取「有傾有講」的態度,更為子女受落。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14/4/8prk.html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戒毒青年:生活規律 4月長40磅

【明報專訊】度假村式的戒毒中心真的能幫助年輕人戒毒嗎?正在戒毒的偉紳明言,當年自願到該中心戒毒,確實是被該處環境所吸引。曾因販毒坐監的子健在戒毒中心住了4個多月,規律的生活令他身體強壯起來,一下子長胖了40多磅。
28歲的偉紳由2000年開始吸毒,06年靈愛戒毒中心仍在舊址時他已申請入內戒毒,但猶豫了兩年,他才下定決心。起初他以為會住在中心殘破的舊址,擔心十分辛苦。曾入獄的他說,這裏舒適的環境跟監房差天共地﹕「剛進來時並不慣,但舒適的環境令我容易接受新的規律生活。」

「入獄只會學壞」

17歲的子健因販賣危險藥物以掙錢買K仔,被捕後曾入住壁屋監獄。「不會有地方比壁屋辛苦……其實在監房只會愈學愈壞,不會成功戒毒,而且我在壁屋好驚。」子健選擇了進入靈愛中心戒毒。「一到來,見到下村舊址溶溶爛爛,更要行很多樓梯,我當時身體不好,好驚無力走上去。」因吸毒暴瘦至109磅的子健,現時重149磅,體格十分標準,「想不到這樣可以打機、有冷氣。我一星期已經戒甩毒癮。」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07/4/8lcc.html

「度假生活」 誘青年自願戒毒

【明報專訊】過去戒毒所予人的印象,往往是生活條件緊絀,透過刻苦生活幫助戒毒者重獲新生,但昨日開幕的「西貢靈愛旦家灣中心」,是康復中心條例生效後首間全新建成的戒毒中心,不單背山面海、冷氣開放、有電腦玩,戒毒者每天更有兩小時午睡時間,儼如置身度假村。營辦團體解釋,現今戒毒者背景跟上一代截然不同,須改變策略,以舒適環境吸引年輕人自願入營戒毒。

靈愛旦家灣中心位於西貢蛋家灣的山腰。從黃石碼頭乘街渡到高流灣下船,再步行半小時,便可到達這背山面海的福音戒毒中心。中心佔地超過2萬呎,沒有重重柵欄圍着。「矮欄是來防野豬的」,靈愛中心社工蔡斌笑說,「戒毒者只要輕輕一躍便能逃走」。事實上,任何戒毒者只要提出希望離開,職員便會給他們30元交通費,十分自由。

戒毒者可隨時離開

雖然中心地點與世隔絕,但戒毒者的生活非常多姿多采。他們不必從事過分體力勞動的工作,更有兩小時午睡時間,下午上課的內容也非常有趣,包括DV製作、西餅製作、乒乓球教練班等。除了基本的宿舍,中心更有裝置隔音設備和音樂器材完善的band房、電腦室和健身室等。中心內每人都有自己的書桌,每張書桌不單收拾得十分整齊,更放滿了各人與家人的合照、聖經,甚至《國史大綱》等學術書籍。每名新加入的戒毒者,都可入住設獨立浴缸和私人廁所的套房。

設band房電腦室健身室

山下靈愛中心的舊址現時已荒廢,但仍可見設施和裝修都十分簡陋。蔡斌指出,02年4月通過的藥物倚賴者治療康復中心(發牌)條例規定,戒毒中心在寬限期後,必須符合更嚴謹的建築安全、消防條例等。這所比不少度假屋還乾淨舒適的戒毒中心,可會消磨戒毒者的意志?蔡斌解釋,時下濫藥者跟上一代的吸毒者背景非常不同﹕「以前食白粉的多是露宿者,習慣較差的環境;但近年的年輕濫藥者家境都不俗,他們一看到戒毒中心破舊的照片便會打退堂鼓,好的環境可以吸引他們自願戒毒。」

設施差難吸引濫藥青年

靈愛旦家灣中心由基督教信義會芬蘭差會營辦、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捐助興建,可以同時為40名男性戒毒者進行福音戒毒治療。律政司長黃仁龍昨出席開幕禮,他說曾跟不同年齡的濫藥者接觸,認為他們情况不同,贊成要為年輕濫藥者提供新的戒毒模式,而政府會做好打擊濫藥的工作,希望康復中心條例能為年輕濫藥者提供更完善的治療服務。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07/4/8lcb.html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中學性教育太淺 三成學生拒參與

【明報專訊】「青春期的轉變」是中學性教育課堂幾乎必教的課題,不過一項調查發現,中學生早於小學已知「青春期的轉變」一類淺白的性知識,學校部分性教育內容與學生期望相去甚遠,導致逾三成中學生不喜歡參與性教育活動。調查機構建議學校配合學生需要,設計性教育。

課程與學生期望落差大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今年6月至7月訪問了20間中學共3584名學生,調查他們對性教育的意見和期望。結果發現,現時大部分中學所提供的性教育活動,比重最高的兩項為「戀愛/拍拖」和「兩性相處」,與學生對性教育的期望相同,但比重佔第3及第4位的「青春期的轉變」和「婚前性行為」,學生則不覺得太重要,只排行第6和第8位。
調查又發現,近三成受訪學生不喜歡參與學校性教育活動,調查機構解釋,「死因」是學校提供的性教育課程與學生期望有很大落差。

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黃萬坤指出,當今學童較早熟,中學生對青春期的轉變一類課題已不感興趣。他建議學校了解學生的疑惑和關注焦點,貼近學生的生活範疇和成長需要,設計他們感興趣的性教育活動。

籲貼近學生成長需要

育有一子一女的郭先生及郭太,自子女幼稚園起便向他們灌輸性知識。郭太從生活各層面與子女談性,如看到有人在街上接吻,便與子女討論應否當眾親熱。她不忌諱與子女談性,認為性教育應同時兼顧道德觀,「最怕子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以為性等於愛」。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05/4/8k6q.html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過來人﹕援交少女八成被操控 淫媒誘吸毒要脅騷擾家人阻退出

【明報專訊】「十八廿二」花樣年華,本應是追尋夢想的青春歲月,但有少女選擇賣肉的「援助交際」之路。兩名少女如今已抽身離開援交掙錢的生活,除了同聲訴說援交經歷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更披露援交集團如何引誘援交少女加盟、如何游說她們「唔開心咪索K囉……」,令她們沉淪,成為集團的搵錢工具。

18歲的Maggie(化名)和22歲的Baby(化名),分別參與援助交際半年至大半年。Baby開始援交,是答應家人幫手償還「6位數字」債務,Maggie則要獨力撫養兩歲孩子,兩人都是在網上援交討論區留言,開始援交生涯。

威迫長期賣淫

上周警方瓦解兩個援交集團,而Maggie和Baby都是以「個體戶」形式在網上討論區招攬生意,但據她們了解,其實八成網上援交少女,都是在類似集團操縱下賣淫,援交集團負責為少女提供宿舍,安排接客。Maggie說﹕「援交少女在網上討論區互相認識及msn聯繫。曾聽跟隨agent(淫媒)的女孩說,因為援交而不開心,跟agent說不再做了,但agent一早已掌握女孩的地址、家中電話、家人職業甚至工作地點,威脅她若然退出,就會告訴她的家人,又說會騷擾她的家人。有些女孩就是這樣無了期地繼續做。」

誘少女吸毒多賺一筆

Baby更指出,淫媒會引誘少女吸毒,並從中牟利。「有些女孩因為援交、錢銀、來自agent的壓力,情緒好低落,agent就會問她們是否不開心,給她們試K仔、冰。她們吸毒後,又要trade更多,掙錢向agent買毒品,agent於是又賺一筆。」

透露「想買名牌」即被招攬

二人指出,agent勢力龐大,會各出其謀引誘更多少女加入旗下援交行列。「在網上討論區,一旦有女仔透露想買名牌但無錢,就會有人留言提議她們援交。在我們的經驗中,有四分之一客人其實是來搞破壞,是想把更多少女收歸旗下的agent。」Baby說,每次性服務的肉金大約1000至1200元,有agent向她們稱,加盟後她們只需要加價,而agent只會收取差價;但有跟隨agent一段時間的少女向她們透露,agent拆帳高達一半。

淫媒集團拆帳達一半

Baby和Maggie分別是因為家庭財政壓力而投身援交掙快錢,但她們說,有些援交少女為籌錢買名牌、吸毒等參與其中;更有少女是由於家庭問題需援交,久而久之染上毒癮,開始心甘情願做下去。

她們估計,現時香港有800名援交少女,比早前一些青少年機構估計的2000人為少。

民建聯西九龍青年網項目負責人陳仲翔與跟進援交少女個案的社工接觸後,邀得現時已脫離援交生涯的Baby和Maggie現身說法。陳仲翔促請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支援社會服務組織,針對援交問題為少女提供輔導,並為社工提供專業訓練。

明報記者 何雪瑩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02/4/8isi.html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火星文」橫行校園 初中生功課保私隱

【明報專訊】「☉o☉、☉﹏☉、1切鬥4幻j,↓b倒挖d!……」如果你看不懂上述這些符號和文字的話,說明你很少上網,跟現代的年輕人有代溝了。這幾句話是用網絡語言「火星文」寫的,意思是:「目瞪口呆;傻眼;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怎麼樣?猜不到吧!

據武漢《楚天金報》報道,不少武漢初中生的作業、日記中,大量使用「火星文」,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怎麽也猜不出學生到底是在寫什麽,面對老師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學生們都在竊笑。面對「火星文」橫行校園,武昌文華中學初三級6名女生花了5個月的時間進行了調查。

六成指用火星文時尚有個性

調查組長尹琪芹說,近年「火星文」在初中校園擁有大量「粉絲」,平時學生們在網上交流用的「火星文」,居然也出現在課堂筆記、作業,甚至是考卷中。

經過查看回收的近百份問卷發現,67%受調查的初中生都會用火星文;68%的初中生覺得火星文很時尚、有個性。由於書寫隨意、簡單,「火星文」成了初中生熱中的「文字」,也有60%的學生表示,在課堂筆記、作業,甚至是考試時,都會無意識地寫出「火星文」。

調查組成員金巧玉說,同學喜歡「火星文」就像喜歡流行曲一樣,如果誰不知道就等於落伍。另外,初中生鍾愛「火星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護私隱。原來,班主任要求學生交周記,但學生不想讓老師窺見自己的心事,就在文中頻繁使用「火星文」。

有女生透露,平時媽媽愛翻看她的信件和日記,時不時對她旁敲側擊。自從她使用「火星文」後,媽媽窺探她私隱的頻率愈來愈小:「她看不懂我寫的什麽,只好放棄了!」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01/4/8i5s.html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教局高級主任 涉非禮14歲女網友

明報專訊】教育局高級課程主任去年相約14歲女網友到其寓所拍攝三點式泳衣照,其間涉伸手進網友泳衣內「上下其手」大肆非禮,案件昨於粉嶺裁判法院開審;辯方質疑女事主被非禮後仍到附近沙灘拍攝泳衣照,更向鏡頭展露笑容。案件明續審。

網上認識 邀約寓所拍泳衣照

否認控罪的被告胡民偉(44歲)被控去年6月於馬灣珀麗灣單位內非禮女事主X。案發時就讀中四的女事主昨供稱,去年2月在網上聊天室認識被告,二人此後間中以MSN聯絡。女事主兩度應邀到珀麗灣拍照,第二次是在去年6月,胡邀請她到其寓所拍照,惟必須穿上泳衣,女事主獨自赴約,其間在單位內的睡房、 浴室等地方讓胡拍下200多張照片,部分穿上三點式泳衣。

她續指出,拍攝完畢後她坐在大廳沙發上,惟被告突然問她,被告自己是否適合當其男友,並以身體把她壓在沙發上,伸手進泳衣內撫摸其胸部和下體,又強吻她。事主極力反抗,其後胡自行罷手。事主接過照片光碟後離去,惟事後未向他人提及事件,至其父親在電腦內無意發現她的泳衣照片及MSN對話紀錄,始揭發案件。

辯方質疑事主向警方錄取的口供內,從沒提及被摸下體;而她遭非禮後仍待被告燒製光碟後始離去,事發後又相約男友到附近沙灘繼續拍泳衣照,並向鏡頭展露笑容,女事主反指「影緊相梗係笑㗎啦,有問題咩?」她承認當日繼續在沙灘上嬉戲。

【案件編號﹕FLCC2087/08】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930/4/8hpt.html